【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由鴻海(2317)研究院量子計算研究所所長謝明修、美國普林斯頓大學Vincent H. Poor教授及其合作夥伴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Entanglement-assisted concatenated quantum codes」,於全球頂級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該研究發展新的量子錯誤更正技術,構造出更優秀的錯誤更正碼,提升量子硬體效能。
創刊於1915年的PNAS,為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官方研究周刊,和「自然」(Nature)和「科學」(Science)相同,均為全球最具知名度的基礎科學領域學術期刊之一,在全球各地擁有廣大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讀者群,該期刊的5年平均影響因子達12.291。
量子錯誤更正為量子容錯計算的核心關鍵技術,謝明修表示,此研究利用量子糾纏建構出高碼率跟長碼距的量子序連碼,進而發展新量子錯誤更正技術,可提升量子電腦硬體效能、降低錯誤率。此研究理論核心為基於謝明修博士期間發表「科學」期刊的架構延伸而來。
謝明修指出,唯有能在硬體上實現錯誤更正技術,才能構造出超越現有經典計算能力的量子電腦,此外,更高效的錯誤更正碼,也能改善量子通信傳輸的速率。鴻海研究院計畫將該研究成果,分享給行政院科技部量子國家隊,為台灣量子計算研究做出更多貢獻。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