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二年已度過一半,上半年因著俄烏戰爭、疫情等因素衝擊,導致全球供應鏈再次受阻、能源與原物料價格飆漲,又再進一步推升物價上漲,而高漲的通膨也使聯準會(Fed)由鴿轉鷹,加速升息、收資金腳步,一環接一環猶如骨牌效應,使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盪並持續下探,甚至五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不降反增、創下四○年新高,以及零售和半導體等企業相繼發布保守財測、消費者信心降至歷史新低等,都再讓近期的金融市場壟罩在一股低氣壓之中。

不過在全球股債市顯著修正下,悲觀的投資氛圍並未澆熄市場對ETF的投資熱度,根據英國研究機構ETFGI統計資料顯示,五月資金投入ETF強勁,淨流入達八○二.八億美元,累計至五月底淨流入達四一七八.七億美元,為歷史第二高,僅次於去年同期的五七二三.六億美元;且到五月為止,全球ETF市場已呈現連續三六個月維持淨流入態勢。儘管今年股債市下跌,使ETF/ETP總資產規模相較二一年底的十.二七兆美元減少七.九%,但仍有高達九.四六兆美元水準。

ETF熱度未被澆熄

事實上,過去三十年來,ETF的發展與成長從未停下腳步,尤其○八年的金融海嘯以後,全球ETF市場規模逐年成長,國際上許多資產管理公司也持續推出創新性的ETF,從股票型ETF,漸漸發展出債券、房地產、原物料、黃金及匯率等各種資產類別,且近幾年槓桿與放空型的ETF也一定程度受到全球投資人的青睞,主題型的ETF熱度同樣直線上升,熱門題材包括高股息、電動車、5G、資訊安全、AI及機器人等皆相繼有ETF上市,使投資人有更豐富的選擇。

當前ETF市場仍以股票型的ETF總市值較大,其次則為固定收益型ETF,而商品型與其他類別的ETF也在持續成長之中;不斷壯大的ETF市場從檔數也可窺見一二,截算至五月底,全球ETF/ETP檔數已突破一萬大關,達一○三六○檔,十年來年複合成長率高達二一%。

全球資金為何趨之若鶩進入ETF市場?或許可從幾個方面來看。其中一大特色就在於成本低廉,由於ETF的管理策略是追蹤指數報酬,也就是追蹤一個特定指數,因為不由專業經理人主動選股,如此一來就可以省下一筆研究分析的費用,且相較主動式基金,ETF並不會頻繁交易,交易成本也就自然降低。

另外,可有效的分散風險以及投資組合透明度高更是ETF人氣高漲的關鍵原因,由於不一定人人都有時間研究股票,為避免選股失誤,此時透過ETF即可達到投資一籃子股票的特性,以元大台灣50為例,其是追蹤台股上市市值前五○大的個股,較不受個別公司影響績效,可有效降低單一公司帶來的風險,也可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性。且ETF持股相當透明,投資人可隨時上發行公司的網站觀看持股內容。

低波動、低風險的產品特性和多樣性的選擇,使全球投資人紛紛將ETF納入自己的中長期投資範圍中,這也是在這波股市下跌之際,ETF仍吸引不少資金進駐的原因,甚至,ETF的投資訴求是大跌大買,也讓全球股市即便有短線的波動,逢低的買盤也往往源源不絕。

低波動、低風險 人氣高漲

而ETF的發展熱潮在台灣市場也相當明顯,除了由原來的寡占演變為當前的各投信百家爭鳴外,成交量、成交值、資金規模、受益人數等數據皆顯著提升,甚至在今年全球政經局勢動盪之際,國內ETF一枝獨秀,前五月累積規模大增一六三七.九億元,為歷年同期最多,推升整體規模達六五六二.七億元的歷史新高,尤其國民ETF的0050及元大高股息兩檔規模於六月分別達陣二五○○億、一二七○億的歷史新高里程碑,種種都突顯市場震盪下,投資人對ETF的信心不減。

另一方面,市場對於ETF的熱愛,亦可體現在市值上,若將ETF視為一家公司,0056市值超過一千億,達一二三五億,儼然是一個可成的規模,而0050市值更高達二三九八億元,超過一個大立光;受惠銀彈推升,除0050、0056外,今年更有不少ETF市值突破新高,如富邦台50、國泰永續高股息、國泰台灣5G+、中信關鍵半導體、富邦台灣半導體等都是資金關注的標的。

當然,除了逢低買進看好的ETF外,不可忽視的還有反向ETF,其甚至可說是這波空頭走勢下的最大勝利者,像是做空方舟基金的「Tuttle Capital Short Innovation ETF」(原名為Short ARKK ETF),在去年十一月於那斯達克上市,今年至今已大漲超過五成。此外,也有人打鐵趁熱,ProShares就趁幣圈寒風凜冽之際,順勢推出「ProShares Short Bitcoin Strategy」,為美國首檔做空比特幣的期貨ETF。

而國內包括台灣元大50反1、元大S&P 500反1、國泰臺灣加權反1、國泰美國道瓊反1、富邦臺灣加權反1、富邦NASDAQ反1等ETF亦同樣是資金追逐的標的。

雖然長期來看,整體ETF市場將可望在未來持續吸引資金投入、維持成長趨勢不變,不過仍須留意的是,根據彭博資訊指出,近一周整體股票型ETF資金反而轉為淨流出,流出金額達一三八.二一億美元,其中,流出美國規模有一八五.七五億美元最多;反觀,資金明顯轉往仍在寬鬆環境的日本股票,以及區域型的亞太型、全球型股票中,其餘地區包括歐洲、新興市場、中國等地區則皆呈現流出現象。

前三大淨流入的產業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通膨預期降溫雖然帶動全球股市上周上演報復性反彈,然而資金流向正反應投資人不安的情緒。因二十三日聯準會主席鮑威爾赴國會作證時就再次重申會遏制通膨,更承認升息有可能導致經濟衰退、成功軟著陸「非常具挑戰性」,因此隨著央行緊縮政策對經濟活動的影響顯現,市場對於經濟衰退的擔憂可能凌駕於通膨擔憂之上,故趁著股市反彈之際,市場資金明顯撤出股票市場。

從產業ETF的資金流向來看,更能顯示投資人對經濟前景的擔憂,其中,產品需求可能受景氣走緩而被壓抑的能源、原料物、不動產為近一周來前三大淨流出的產業。事實上,能源股從年初以來一直有強勢的被動買盤,然而受聯準會加大升息力道、點燃衰退恐懼,導致油價大跌,標普五○○能源股的強勁漲勢也因此中斷,甚至陷入四○年來最慘烈的跌勢之一,股價幾乎回落至烏克蘭戰爭爆發之初,也連帶類股ETF從淨流入第一轉為淨流出第一。

反觀,核心消費、醫療保健與通訊則為前三大淨流入產業。像是Health Care Select Sector SPDR Fund(SPDR健康照護類股ETF; XLV.US)已連續數月都在資金淨流入前二○名之列,今年以來就已吸引六二.○六億美元資金投入,可見今年來市場熱錢持續朝向防禦性板塊移動。

全文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202期精彩當期內文轉載》

《先探投資週刊2202期》
《先探投資週刊2202期》

#富邦台50 #富邦台灣半導體 #富邦NASDAQ #全球 #元大台灣50 #ETF #通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