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升溫下,經濟部統計處今公布5月零售與餐飲營業額,各繳出3197億與575億,年增2.7%、14.4%,尤其後者是由黑翻紅。看似好現象,但仔細看,主要是去年疫情三級警戒,禁止內用與民眾減少外出,業績大跌基期太低關係。其實5月餐飲業金額是近9個月來最低,且跟疫情前的2019年5月比,更少102億以上,顯見業者生意離恢復正常還有一大段距離。
展望6月,零售營收仍看年增10.5%至13.5%、餐飲增27.2%至30.2%,可是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說,餐飲業6月動向指數仍小於50,顯示廠商持續悲觀,主要是確診人數還在高原期,跟5月比,月減幅度可能達15%。
5月國內確診數攀升,民眾外出購物轉趨謹慎,零售業營業額降為3197億元,較上月減7%。其中布疋及服飾品、百貨公司、家用器具及用品零售業營業額分別年增20.4%、15.6%、15.1%,主要是去年三級警戒管制,實體通路人潮大幅下滑,比較基期較低所致。
反之,量販店成長2.4%,超商負成長0.4%,則受惠去年民眾囤貨或居家搶購,基期較高反表現平平。而汽機車零售年減8.3%,黃偉傑解釋,跟晶片短缺缺車有關。
餐飲業雖有5月母親節聚餐商機,但因疫情升溫,民眾自主減少聚餐,營業額降至575億元,較上月少7.4%。金額是去年9月以來的最低。如果跟疫情前的2019年比,當年5月677億,還少102億業績。
觀看下半年,黃偉傑說,要看疫情表現,預估確診人數會慢慢趨緩,加上邊境開放,外國客進來,對內需會有幫助。不過去年第四季政府發放五倍券,營收基期偏高,所以即使邊境開放,屆時成長幅度可能會收斂。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