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股息ETF向來是投資人非常喜愛的投資類型商品,盤點掛牌至少半年以上的高股息ETF包含了元大高股息(0056)、國泰精選股利30(00701)、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富邦台灣優質高息(00730)、富時高息低波(00731)、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富邦特選高股息(00900),但買了ETF就真的做到分散風險的用意了嗎?財經作家阿格力提醒,部分高股息ETF有產業同質性偏高的問題,多買2檔你以為的分散風險,可能其實根本沒做到。
他以國泰精選股利30與富時高息低波為例,金融保險類占比達4成以上,電腦與周邊設備也有10多%,進一步檢視它們的前五大成分股,重複的成分股包括中華電(2412)兩者分別占9.22%與7.7%、中信金(2891)分別占8.09%與8.5%、兆豐金(2886)分別占6.64%與7.44%、統一(1216)也分別有4.51%、5.01%。
因此若沒有弄清楚ETF其組成的產業類別的話,隨便買2檔ETF以為能夠分散風險互補,結果都是買到大同小異的持股產業,建議投資人應該弄懂所購買的ETF產業分布,減少重複性。
互補的例子以熱門的元大高股息為例,電腦及周邊設備占權重約3成,航運與半導體分別接近1成,若以元大台灣高息低波來配對,因為其金融保險成分占比達3成、日常消費權重也有17%,就比較能達到產業互補的效果。
富邦特選高股息、元大高股息、富邦台灣優質高息,3檔中其成分股占比最多的都是電腦及周邊設備;而金融保險類,則是在國泰永續高股息、元大台灣高息低波、富時高息低波、國泰精選股利30占成分股最多。
他也整理高股息ETF截至今(2022)年5月底的報酬表現,除了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54%、富時高息低波的0.25%為正報酬外,其於國泰永續高股息、元大高股息、國泰精選股利30、富邦台灣優質高息,都因為先前大盤指數回檔,今年以來的報酬分別為負向4.82%、5.95%、6.19%、7.43%,富邦特選高股息的報酬更達負12.43%。但國泰永續高股息報酬數字為還原除息值,也已於6月初完成填息。
總結來說,選購ETF的好壞沒有標準答案,阿格力表示,若持有2檔以上的ETF,依照產業互補的邏輯來選擇持股,比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ETF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