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進入除權息季節,中長線資金轉向低接殖利率逾5%的17檔高息股,其中以長榮殖利率12.46%最高,聯發科買盤逾59億元最積極。專家分析,除息行情分兩階段,殖利率是首要條件,除息前隨買盤轉進,股價易有表現;除息後若營運展望正向,填息機率也較高。
本月共160家上市櫃公司將除權息,《工商時報)盤點本月除權息、殖利率逾5%者,包括聯發科、日月光投控、聯電、長榮、宏碁、群聯、台驊投控、和碩、慧洋-KY、新產、大田、南亞科、文曄、美食-KY、南茂、群光、彩晶等17檔,近5日吸引法人累積買超0.71~59.34億元以上。
其中,以貨櫃大哥長榮殖利率12.46%最高,法人近5日買超逾18億元;法人買超金額部分,則以聯發科59億元居首,殖利率也有8.13%,其他包括台驊、大田、南茂等3檔,殖利率也都有8%以上水準。
元富投顧總經理鄭文賢表示,雖然台灣經濟穩定,但出口成長有趨緩跡象,主計總處近期下修今年GDP成長預估,市場擔心今年台股整體除息行情恐不若以往明顯,投資人宜謹慎篩選殖利率較高、未來展望佳的公司,搶搭除息列車。
鄭文賢指出,對個股來說,除息行情分兩階段,殖利率是首要條件。個股殖利率至少5%以上,在除息前隨買盤轉進,股價較易有表現,而除息後的填息力道,則視營運能否成長,若展望維持正向,填息機率自然也高。
兆豐國際投顧協理黃國偉表示,除息行情視公司基本面強度大小而定,提醒搭配個股股價位階觀察,若已在高檔,股價在除息前後難有明顯表現,反之,若基本面與殖利率佳、但股價卻遲未發動,除息前反映的機會較高。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