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疫情發威嚇跑看車、買車人潮,加上上海封控造成零件供應斷鏈,加劇缺車問題,5月前20天新車領牌出現僅1.5萬輛的低迷,車商下修全月市場規模,預估至3.2萬輛以下,創下近九年同期新低,比去年5月疫情三級警戒時還慘。
由於指揮中心預估,6月台灣疫情仍將處於高峰期,車商對於6月車市也不敢樂觀,預估復甦時間點恐延後至暑假。
車商指出,染疫人數飆增下,許多人不是確診隔離,就是自主健康管理,民眾大幅減少外出下,5月新車展間來客平均減少二至三成,部分進口車品牌展間減幅更高達四至五成,新車訂單量也跟著下滑。
據監理所資料,5月前20天新車領牌總數1.57萬輛、年減12.2%,推估全月市場規模將僅有3萬~3.2萬輛,不若原先預估的3.4萬~3.5萬輛樂觀,恐將寫下2014年以來同期新低紀錄,比三級警戒開始的去年5月3.4萬輛還低。
車商透露,3.2萬輛的預估中,還包括特斯拉4月底到港的千餘輛電動車,集中於5月全數領牌,扣除特斯拉的貢獻,市場實際銷量恐有跌破3萬輛的壓力。
5月車市買氣出現退縮跡象外,汽車供給端也是意外頻傳,3月底以來的上海封控,導致大陸製汽車零件輸出卡關,全球汽車製造廠幾乎都受影響,讓進口、國產車缺車問題更為嚴峻。
台灣國產車廠受上海封控拖累,從4月下旬起,陸續傳出產線停工的狀況,影響國產車供應;5月第二周起儘管陸續復工,但由於來料狀況相當不穩定,生產線處於「開開關關」的狀況,某車廠5月生產線實際只有五天開工生產,產量大減超過五成。
不過車廠業者認為,上海封控帶來的問題正逐漸解決,樂觀6月生產將回到正軌,目前最頭痛的問題,還是本土疫情何時可以緩解,否則產能恢復了、車來了,買氣卻不見了,也只能徒呼負負。
車商直言,這波買氣退潮,疫情是最主要的肇因,若疫情能在暑假前緩和,還有機會迎來暑假出遊潮,帶動汽車需求回升。但車商也點出,近來台股接連重挫,通膨、凍薪影響民眾實質購買力,加上車價連番調漲,恐怕也是車市停滯、倒退嚕的原因。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