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金融服務因應疫情的「無接觸」需求,在全球金融科技投資圈近兩年募得的資金占比,支付、數位借貸向來冠居前二位,原以為流入的創投資金水位已滿到沒有空間,甫公布的2022年第一季市場統計資料顯示,大量新交易案件還是集中在這兩大類別,且升級到疫後新需求,包括中小企業融資技術與服務、企業卡優化企業帳戶管理,占當季募得資金超過50%,是2022年首季金融科技投資最受青睞的議題。
國內的金融科技新創投資與技術採用,似乎和國際脫鉤。金融科技創新園區內的新創公司,支付和借貸兩類,在各進駐新創事業類型中,家數明顯偏少,僅分別各3家,且都已是金融科技圈內的老面孔;相對法遵科技類別多達12家,智能理財亦有8家。
向全球新創徵案的「國泰金融創新實驗室,第二期計劃聚焦「AI身分認證」、「投資管理」、「健康生態圈」三大應用領域,國泰金控表示目前已完成八項技術驗證,亦集中在法規智能助理、智能身分辨識等,沒有任何和支付、數位借貸有關。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六所副研究員簡淑綺指出,無接觸支付、借貸類是金融科技應用模式中,發展相對成熟領域,新創若要進一步發展,需將成功模式擴展到新興國家。
簡淑綺分析,無機觸與數位資產投資商機,在疫情期間脫穎而出,進一步能提供企業融資、支付解決方案與消費者數位資產投資平台,融合數位借貸。舉例來看,2022年第一季巨額投資的借貸類金融科技公司共有19家,聚焦在中小企業融資、供應鏈融資與先買後付(BNPL)三大主題。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