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的亞洲行,「聯合盟國抗中」貫穿了此行主題,烏克蘭戰爭讓俄羅斯總統普丁陷入泥淖後,北京認為,拜登欲如法炮製,在台海議題上設下戰略陷阱,誘使北京有出格軍事行動,美國再堂而皇之聯合盟國群體攻之,在中共20大之年,保持戰略定力,成為中共領導層最重要的課題。

拜登上台之初,中國原本研判其應對中國是老練的紳士風格,拉盟友鞏固反中防線,最理想的結局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中國又回到美國所設定的國際架構內;長期則是夯實美國綜合國力,強化基建與科技,縱使最後美中必須一戰,美國也終會勝出。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拜登在背後打代理人戰爭,甚至把目標拉高到「戰勝俄羅斯」,拜登原本以為出色的國際斡旋表現,可以讓其擺脫阿富汗倉皇撤軍的負面衝擊。但隨著美國國內通膨嚴重、嬰兒配方奶都短缺,拜登聲望沒有隨著俄烏戰爭而拉高,反而外界預測11月期中選舉,民主黨必會大敗。

從北京當局立場觀之,當俄烏戰爭無法轉移內政失衡焦點後,拜登把眼光投向亞太,這幾個月來,無論力推所謂北約亞太化、一再大打台灣牌,甚至一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擬訪台,種種挑戰一中政策的言行,無疑在測試中共的底線。不反應,則外界認為北京服輸、也無法對內交代;反應過當,如戰機飛越台灣領空,一旦兩岸擦槍走火,則美國就有介入的理由。

針對拜登說要武力保衛台灣又澄清、跟日韓領導人、四方會談等大談台海問題的舉措,可發現,中方回應都是重申既定立場,沒有過激的言行,不隨之起舞。

拿台海來豪賭顯然無法挽救拜登的民望,因此,拜登打台灣牌的同時,也正考慮削減中國進口品的懲罰性關稅,中美也正就習拜兩人舉行視訊通話商討細節,最後還是回到不尋找新冷戰的打打談談風格。4月底舉行的中共政治局會議強調,「新冠肺炎疫情和烏克蘭危機導致風險挑戰增多,中國經濟發展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對習近平來說,把自己的事辦好是首要之急。中美升高衝突的可能性存在,但發生的機率不高。

#中美 #美國 #拜登 #俄烏戰爭 #北京 #拉高 #台海 #戰略 #言行 #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