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準會(Fed)高唱鷹調,加快升息腳步,原本外界預期中央銀行6月至少再升半碼,持續對通膨揮拳,不過4月以來疫情升溫,內需產業幾近趴地,全年GDP如今更面臨保4危機,金融業普遍認為,央行是否升息已出現變數,尤其俄烏戰事遲遲不能結束,將是下半年全球經濟復甦的最大未爆彈,恐得謹慎為之。
為了對抗升至40年新高的通膨,Fed採取22年來最激進的升息速度,繼3月開出升息第一槍後,又在5月初宣布利率區間上調2碼至0.75到1%,創下2000年以來最大升幅。
Fed主席鮑爾上周二再度宣示打擊通膨決心,在6月、7月可能會分別升息2碼,以穩定物價。
央行3月同步Fed宣布升息1碼,也是央行暌違逾10年半以來首度升息,不只終結連7凍,重貼現率也回到疫情前的1.375%。原本外界認為,國內物價走高,央行跟Fed走一樣的路,雖然升息幅度沒那麼大,但不會停止升息。
不過隨著本土疫情升溫,市場風向出現改變。根據央行副總裁嚴宗大日前赴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的專題報告,主要機構預測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雖仍可超過3%,但未像先前「保4」樂觀,至於物價壓力,今年CPI突破2%似成定局。
嚴宗大在書面報告指出,國際不確定性因素仍多,以及國內疫情後續發展,均將影響下半年台灣經濟成長,主要機構對今年台灣GDP預測值多逾3%。
金融圈則分析,這份書面報告已透露,央行貨幣政策保留轉向空間,雖然通膨壓力仍大,但若是央行認為原油價格漲幅趨緩,年中後就會回降,央行現階段要處理的「就不是物價了」,反倒因疫情急速升溫,打亂經濟復甦腳步,內需產業如今全面急凍,已無法忽視。
金融圈並認為,雖然今年沒有實施三級警戒,但隨著確診人數暴增,全民自發性隔離,內需產業的慘況,比起去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當無薪假捲土重來,紓困需求持續增加,央行恐得先評估疫情對經濟衝擊,再決定下一步。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