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紡纖供應鏈南移東南亞,都讓國內紡織產業「被動」掀起一波汰換、轉型潮;傳統老牌紡織廠三洋紡、中福、大將,都轉型為營建資產族。為上下游整合,聚紡與興采股份轉換,並定於5月31日股票終止上櫃。
此外,宜進、大東、中和等中小型紡織廠,在營運面對市場競爭加劇,加上關稅障礙,本業縮水,廠房陸續停產出售下,面臨轉型、多元化發展的抉擇。
三洋紡將桃園的PP大廠生產線停工後,宣布投資上鋌營造100%股權,並從「三洋紡織纖維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三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目前業務跟紡織業無關的三洋指出,除已簽約工案依工程進度執行之外,將積極爭取承包新案件,以擴大營收與獲利,並將發展建設開發事業、能源事業。
創立於1970年的中福,原生產紡織棉紗產品,在桃園中壢購有2萬多坪土地作為紡織廠用地,後因紡織業環境變遷,目前已轉型將業務放在不動產租賃、植物工廠等。2021年營業比重九成來自不動產租賃,一成來自其他業務。
大東中壢廠原為紡紗廠,受到新冠疫情影響訂單減少,已不符合經營規模,為減少損失,2020年決定全面停止生產,並將紡紗事業移往越南。
2019年底,老牌紡織廠宜進為減少虧損,停止加工絲部門台南廠的生產作業,並以16.04億元出售台南廠後,宜進不再自己生產紡纖產品,積極投入房地產開發,及資產出租業務。
主要以毛條銷售為主的中和,在國揚集團入主後,轉型朝多元發展。中和表示,受疫情影響,全球羊毛產業鏈的成長仍充滿不確定性。目前營運模式仍將維持,運用多角化經營策略,持續探求及評估各項潛在投資機會。
主要生產透濕防水機能性紡織品的聚紡,與興采為上下游關係。在和興采股份轉換後,為因應全球紡纖供應鏈變遷,強化競爭力,雙方將朝環保機能性紡織品上下游一條龍供應鏈的整合發展。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