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幣走弱、中美利差持續倒掛之際,中國債券4月連續第三個月遭外資減持,減持幅度較上月逾一成。有分析認為,外資流出的趨勢短期內或將持續。
在美國聯準會(Fed)升息2碼帶動下,10年期美債殖利率在4月一路攀升至近3%,中國10年期國債的名義收益率優勢消失並形成倒掛。此外,市場對人民幣信心受美元指數攀升、中國宏觀經濟因疫情快速惡化影響,導致人民幣在4月下旬急貶,在岸價月度跌幅超過4%,創1994年匯率並軌以來最大。
利差和匯差優勢雙雙消退,中國債券對外資的吸引力也進一步下降。根據中債登17日晚間公布的最新數據計算,境外機構投資者4月連續第三個月減持中國銀行間債券,減持規模人民幣(下同)881億元,月減逾一成。
其中,外資連續第三個月減持中國國債,規模420億元,月減逾兩成。根據計算,2~4月外資累計減持的中國債券規模約1,292億元。根據人行上海總部公告,截至4月底,境外機構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3.77兆元,據此計算,4月外資減持銀行間市場債券約1,100億元。
渣打中國宏觀策略主管劉潔表示,由於人民幣走弱預期、中美利差倒掛、貨幣政策持續分化以及中國經濟前景走弱,市場普遍預期中國債券將遭到進一步減持。預計資本外流將持續到第二季,但下半年隨著中國經濟增長復甦、人民幣回穩,可能會重回資本流入狀態。
華僑銀行大中華區經濟學家謝棟銘分析,在Fed緊縮周期和中美利差倒掛下,資金外流是自然的,不僅中國如此,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國家也如此,只要利差仍然倒掛,資金外流就可能仍會持續一段時間。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