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近來被外資大賣,股價跌跌不休,猶如天之驕子變回尋常百姓,資深財經媒體人阮慕驊認為,金融股正遇到5個問題,但投資人無須太過悲觀,只要它們的殖利率能拉到6.5%至7%左右,就有機會止跌。
阮慕驊於YouTube節目《投資最給力》指出,今(2022)年1至4月不只存股族買金融、電子愛好者也轉進金融,金融指數更在4月11日創歷史新高,但隨後出現近2個月反轉,至今已跌10%左右,有點補跌的味道,在他看來,金融股目前有5大問題。
首先以籌碼面來看,阮慕驊發現不少金融股的千張大戶數下滑,但散戶和零股持股人數大增,也就是中長線大戶鬆動;再來,由於台灣利率上升幅度和速度不及美國,使得利差空間拉大,不利金融業。
第3個問題,全球股債同跌,影響金控公司資產評價,阮慕驊表示,包括跌價損失在內,5大金控今年第一季已經減掉台股跟台債的部位約1000億元,尤其富邦金(2881)更是大砍6、700億元持股,可見它們不看好後市。
至於第4個問題,則是受疫情升溫影響,所有產險公司加起來的賠償金額,最終恐達300至500億元,幾乎是虧掉整個產業3分之1的淨值;最後,景氣下滑會導致銀行業可能出現呆帳等問題。
另外,阮慕驊提到,除了永豐金(2890)持平外,金控業今年第一季獲利幾乎全數衰退,截至5月6日止,現金殖利率最高的是元大金(2885)5.8%,「過去常說,存股至少要6%、7%,現在傳產股隨便找都有,航運股甚至還有10幾%,在這樣的情況下,金控沒那麼吸引人,也是為什麼這波修正比較厲害的原因。」
「但我是覺得也不用太悲觀。」阮慕驊說明,金融股畢竟還是有一定的價值面存在,當它們股價跌深、殖利率拉上約6.5%、7%時,可能就是止跌時刻、投資人的機會又將到來。
※免責聲明:本文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