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保單4月緊急停售潮,造成保單「塞件」,加上產險公司核保趨嚴,據金管會3日公布統計,4月26~29日四天僅增加核保件數近13.55萬件,為4月各周中最低,不過理賠速度仍未放緩,即便只四個工作日,理賠金額依舊破億元,達1.11億元,並超過當周新增的保費收入1.1億元,呈現「死亡交叉」。
保險局統計,今年至4月29日為止,產險公司的防疫險保單總理賠金額達8.75億元,占已收保費的50.9%;但申請理賠件數才剛突破2萬件,占承保件數的比率僅0.9%,即很多保戶應還沒有提出申請,離初步估算的6%~15%損失率,尚有一大段距離。
保險局已緊急要求有推出防疫相關保單的產險及壽險公司,進行壓力測試,預估各種情境下的損失金額、對公司財務的影響,儘速提報董事會,並由董事會討論因應方案,即所謂的增資承諾,董事會紀錄將交到金管會。
另外,若此次防疫各式保單損失金額,合計已逾20億元時,即含防疫險、疫苗險等理賠金額合計突破20億元時,將由產險公會提案討論,允許損失金額大的產險公司向保險局申請,收回重大事故準備金及危險變動準備金,去沖抵帳上損失。
保險局主秘蔡火炎表示,上次產險業較大範圍動用此特別準備金是在2009年莫拉克風災,及2016年2月6日高雄美濃地震,造成台南維冠大樓倒塌等事件,由受影響的產險公司個別申請沖抵。
保險業者指出,上一次允許保險業「破例」大幅度運用危險變動及重大事故準備金,其實是壽險業在2000~2002年的科技泡沬,即「.COM風暴」時,股票投資出現重大虧損,甚至已是系統性風險時,當時有同意壽險業動用這二項特別準備金沖抵損失。
保險局統計,到4月29日為止,產險防疫險保單承保總件數達227萬件,比4月25日時再增13.55萬件,但之前二周每周都是增加46萬或近48萬件,上周應有5月1日勞動節假期,統計天數少一天外,蔡火炎表示,最大原因應是防疫險保單「塞車」,產險公司來不及核保。
到4月29日累計保費收入近17.19億元,但已理賠8.75億元,已是保費收入的一半要賠出去,且應還有很多保戶隔離、確診中尚未申請理賠。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