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至今已快兩個月,除了引發原物料、零組件的供應鏈斷鏈,石油、能源價格飆漲之外,對糧食的充分供應、價格的波動,衝擊相當大。而因目前各方勢力介入,短期內戰事似乎也沒有止歇的跡象,對糧食的供應及價格帶來重大的威脅。

由於俄羅斯、烏克蘭均為小麥、玉米、黃豆的出口大國,俄羅斯的小麥占全球18%,燕麥也占全球將近20%,烏克蘭也是小麥、玉米的重要生產國,戰事的發生對全球糧價的衝擊不言可喻。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糧食價格已經大幅攀升,加上俄烏戰事的開打,更是漲翻天。根據聯合國糧食組織(FAO)3月份的全球糧價指數已上升至159.3,超越2月份的141.4,創下該指數自1990年設立以來的歷史新高。背後原因即在於俄烏戰事的延燒,其中以穀物、食用油的漲幅最大。

糧食、大宗物資,以及油價的飆漲,使得原本已經嚴重的通膨率更是火上加油。以台灣為例,3月的通膨率是3.27%,但核心物價上漲率只有2.47%,其中的0.80個百分點差距係來自油價、蔬果、大宗物資的上漲,使通膨率更不容易下修。而個別項目中,雞蛋價格就上漲了23%、食物類漲了5.90%、外食上漲5.26%,肉類也上漲了4.54%,在在反映出糧食、大宗物資上漲的衝擊。尤其是在俄烏戰事之後,許多國家又因疫情封城,而致缺工造成的缺櫃、塞港、供應鏈斷鏈等,更使油價、糧食、大宗物資的價格因供給不足而上揚。

糧食價格對通膨率有相當大的影響。隨著糧食價格的上漲,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也跟著大幅上漲。而糧食不像一般的原物料、零組件一樣,通常會加工再出口,故對國內物價的影響有限。反之,糧食做為最終的消費,或作為服務業的投入,比較容易反映到國內物價的上漲。所以糧價的高漲對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影響也比較大。

另外值得討論的是,糧食價格的上漲,對食品支出占消費支出大宗的中低收入族群衝擊尤其大,糧食與飼料價格可能因俄烏戰事而增加20%的漲幅,也會使全球營養不良人口大為增加。同時,油價、糧價的上升,又會帶動服務成本的增加,也會轉嫁到餐飲、外食的價格上升,導致民眾的生活壓力更大。

近兩年來,由於新冠肺炎的影響,台灣服務業受創嚴重,尤其是餐飲住宿、觀光旅遊已是嗷嗷待哺,再加上原料成本、數位轉型成本的增加,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俄烏戰事一旦拖長,加上新疫情的出現,可能有不少的餐飲、旅遊、住宿業者有面臨倒閉的危機。

其次,最近全球天氣變化多端,極端氣候使得糧食欠收,反聖嬰現象帶來的缺水問題,使得糧食的生產不足,也進一步助長了糧價的飆漲。同時,需要注意的是,俄羅斯的化學肥料在全球市場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化學肥料的上漲,也會推升糧食價格的上漲。

再者,除了糧食價格之外,糧食的安全也應正視。目前,全世界穀物保護主義興起,歐洲不少國家如匈牙利、阿根廷、土耳其等宣布管制穀物出口,印尼、馬來西亞也開始管制用於製造餅乾、人造奶油、巧克力的棕櫚油。未來如果發生糧食缺乏,許多國家,包括台灣可能會淪為有錢也買不到足夠糧食的糧食安全問題。

另一方面,由於台灣是地緣政治關切的地區之一。由俄烏戰事可以發現,糧食的穩定供給,在面臨軍事威脅的時候,是穩定民心、降低恐慌的重要依賴。以瑞士為例,為了因應突發的戰爭、緊張情勢,瑞士的糧食、飼料、水、軍需、防疫、生醫產品(如口罩、酒精、防護衣、檢測試劑、疫苗)等,均保持3至6個月的安全存量,以因應緊急狀況。對處在地緣政治地區的台灣,在俄烏戰爭後,糧食的安全問題更應該被重視。

台灣向來高度重視半導體、電子資訊業,以製造業為主導的產業政策,但偏頗的產業政策在土地、水、電等資源上,對農業產生排擠效果。因此,在俄烏戰事之後,對台灣產生很大的警惕作用。政府應該重新思考產業M型化形成後,資源補助的調整,透過政策的設計減少糧食進口,增加糧食的自主率,以及國內農業政策的檢討,來降低產業的傾斜。俄烏戰事後的種種變化,政府對產業政策的調整似有其必要性。

隨著氣候的變遷、淨零碳排,農業的造林、水資源的蓄積,在減碳上有更大的發揮空間,農委會也強調積極建構更具韌性的農業以及糧食安全。因此,此時農委會應該適時檢討台灣整體的農業政策,包括造林、森林的復育、休耕條件的檢討、減碳的作為,以及青年返鄉加入農業,以兼顧糧食安全、國家安全和淨零碳排的目標。

#安全 #俄烏 #台灣 #糧食 #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