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處2月份公布去年2021年的受雇員工每人每月薪資,相較於2020年,雖然工業及服務業的實質經常性薪資微幅下跌0.04%,但實質總薪資仍上漲了1.03%。整體而言,即便去年的經濟成長率高達6.28%,各行業的實質總薪資漲跌卻大不相同。工業部門實質總薪資上漲了3.91%,但服務業部門整體卻下跌0.97%,其中又以「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下滑6.71%最鉅,「批發及零售業」下滑3.49%次之,分別倒退至2017、2019年前的水準。服務業部門12個行業別中,有8個實質總薪資下滑。這8個行業別去年雇用人數達367萬,佔工業及服務業的45.09%。且4月份最新資料顯示,2022年1至2月服務業實質總薪資初估仍較去年同期下降約1.20%。

總薪資為經常性薪資再計入紅利、獎金與加班費,其中經常性薪資是受雇員工每月可以固定拿到的薪水。但總薪資與物價同時提高,所能購買的商品服務量仍不如總薪資提高的幅度。實質總薪資是總薪資衡量物價後,用以測量受雇員工的購買力。實質總薪資的提升,通常是因為加薪或者是物價上漲減緩(或下跌)所造成。

去年實質總薪資下滑的行業以服務業受創較深,主要是受到去年疫情第三級警戒與後半年物價持續上漲的影響所致。回憶去年,5月中到7月底施行疫情第三級警戒,彼時疫苗緊缺,服務業受到了嚴峻影響。因此除「金融保險業」與「支援服務業」在該期間仍有正成長外,其餘均較去年同期下滑。而調降至第二級警戒後,又因消費者物價指數9月後漲幅都較去年超過2.5%,以至於在第四季服務業部門的實質總薪資年減率為1%,且仍有7個行業實質總薪資低於去年同期。

展望今年,雖然再經歷疫情第三級警戒的機率甚小,但去年績效不佳的業者,調整經常性薪資的空間實為有限。雪上加霜的是,2022年前3個月物價上漲率分別為2.84%, 2.36%與3.27%,而俄國侵略烏克蘭推升原物料價格,更加深輸入性通貨膨脹的壓力,且供應鏈也可能形成民主與獨裁陣營的分割進而長期推升物價。在有限的調薪空間下,實質總薪資的調升更顯捉襟見肘。

為減緩本年度部分員工實質購買力的減損,除了升息或減稅以控制物價上漲趨勢,以及重症求清零而逐漸與病毒共存的準備外,短期內政府部會與民間尚有下列幾個措施可以立即進行:

首先,去年度各部會振興加碼券使用率仍待提升。特別是近日疫情趨緊,又減緩使用速度。各部會除應積極鼓勵國人使用,也應適度增加便利性,並配合與病毒共存的過渡期,必要時仍可考慮展延與加碼。使國人消費時不只利己,更能協助振興受疫情影響最深的「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與「住宿及餐飲業」等相關服務業,延續國人在文化、體育休閒與國內旅遊上近年好不容易所培養的消費習慣。

其次,民間企業商店可考量通膨因素酌予員工調薪或獎勵。若企業商家有調整經常性薪資的空間,可針對薪水較低的基層受雇人員給予適切的調薪幅度,以減少基本生活消費之負擔。或者,也可視今年盈餘空間,考慮於節期適度提高相關獎金、紅利,以稍減緩信貸限制較高之基層受雇員工的壓力,並藉此鼓勵員工低迷的士氣。

長期而言,提升服務業部門的生產力仍是薪資提升的主要門徑。臺灣目前不僅透過產官學的結盟,積極推動大型企業引入大數據以及人工智慧運算,以促進數位轉型與創新;同時正也積極導入國際師資而培育高階經管人員軟實力。但政府也應繼續觀察製造業中長期是否有擴張趨勢,以職訓進行部門間的勞動力調整。而對於眾多的民間中小型服務業而言,長期更應思量如何進一步融入文化、歷史、在地與獨特等元素進行融合創新與員工訓練,以提升服務的附加價值與生產力,使製造業暢旺的榮景外溢於受雇人口較多的服務業部門,而能同享經濟成長的果實。

#行業 #總薪資 #服務業 #物價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