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貨櫃運價指數(SCFI)連續13周下跌,來到4,228.65點、跌幅0.82%,創去年8月以來低點,中國大陸疫情多點爆發並實施強制清零,造成廠商難出貨,短期衝擊航運業者營運,預料海運業隨著製造業表現下滑,第二季將是今年的獲利低點,不過「解封」勢在必行,預料下半年出貨搶運潮,以及5月起美國線長約運價可望大漲,都有利於貨櫃海運表現,樂觀看待後市。
根據最新一期運價出爐,遠東到歐洲運價每TEU(20呎櫃)達6,086美元,較前一週下跌71美元,跌幅1.15%;遠東到地中海運價每TEU(20呎櫃)達6,738美元,較前一週下跌35美元,跌幅0.51%;遠東到美西每FEU(40呎櫃)達到7,860美元,與前一週持平;遠東到美東每FEU(40呎櫃)達到10,649美元,較前一週上漲68美元,漲幅0.64%;至於近洋線方面,遠東到日本關西、遠東到日本關東每TEU(20呎櫃)運費分別較前一週上漲7美元及6美元;遠東到東南亞較前一週下跌19美元,遠東到韓國運費與前一週持平。
貨櫃三雄上周五(15日)收盤股價全面上漲,長榮(2603)上漲2.54%、收在141.5元、陽明(2609)漲1.64%,收124元、萬海(2615)小漲0.32%,來到155元,三雄首季營收都創下新高,其中長榮前3月營收達1,708.16億元,年增89.9%;陽明第一季營收為1067.04億元,年增71.32%;萬海第一季營收805.02億元,年增108.47%,法人仍預期獲利可望交出漂亮成績單,其中貨櫃一哥長榮預估全年每股盈餘(EPS)高達69.43元,明顯優於去年EPS 45.57元。
本土法人看好長榮今年營運持續轉強,點出下半年5大看好的理由,一是5月起,美國線長約換約,預期價格將大幅度跳升,將挹注營運;二是6月底前,美西29個港口碼頭工人換約,市場憂心勞資談判破局,引發工人罷工,導致缺工塞港,再度推升運價;三是下半年疫情降溫和解封,亞洲供應鏈將迅速供貨到歐美零售端,除了回補庫存,也為第4季感恩節與聖誕節的歐美銷售旺季做準備,並帶動強勁的搶運風潮;四是7至10月原本就是貨櫃航運旺季,大陸和東南亞終將擺脫疫情復工,供應鏈恢復所帶來的搶運潮,全球貨櫃航運供應吃緊,將更加嚴重;五為長榮新船大量下水,營運不容小覷,2022年預計貨櫃新船下水量19.34萬TEU,相較於全球估下水貨櫃新船數量95萬TEU,長榮占比達20.4%,遠高於長榮目前在全球船隊運力比重5.9%,預期長榮今年全球市占率將明顯提升。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