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大陸年輕人愈來愈多,他們都想尋求睡個好覺,讓睡眠經濟快速發燒。除了食品飲料、睡眠儀器、床墊等實體產品,就連哄睡師、助眠APP等相關服務也都出現蓬勃發展。
30歲的小陳在互聯網公司工作,每晚11點結束所有工作、洗漱完躺在床上已是12點,明知已到睡覺時間,卻還是拿了手機看抖音、刷微博,拖到兩三點才勉強入睡,一方面憂慮睡眠不足影響工作,卻又放不下手機,陷入長期的惡性循環中。
小陳該睡又不想妥協的情況並非個案。根據「2022中國國民健康睡眠白皮書」顯示,參與調查的人群中,44%的19~25歲年輕人熬夜至零點以後,而19~35歲青壯年是睡眠問題高發年齡段。
在小紅書等社交平台,關於失眠、焦慮、壓力的討論文章愈來愈多。截止到2022年3月底,小紅書上與「睡眠」相關的筆記量累計超過152萬篇,其中「睡眠神器」、「睡眠品質不好怎麼辦」、「睡眠品質不好如何調理」等相關分享筆記分別超過4萬篇、6萬篇和8萬篇。
市場規模年增兩位數
也因此,失眠問題催生出龐大的「睡眠經濟」。研究指出,睡眠經濟相關產品主要分為家居硬體、藥物保健和助眠APP三類產品或服務模式。根據艾媒諮詢公布的「2021年中國睡眠經濟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大陸睡眠經濟的市場規模約在人民幣(下同)2,600億元,到2021年預估已破4,000億元,幾乎每年都以兩位數的增速成長。
報告還發現,超過四成的消費者會選擇購買助眠商品,其中以年輕人居多。統計顯示,購買過助眠產品的人群中,22歲~40歲消費者占比高達84.3%。「睡不好」的大陸年輕人,支撐起上千億元睡眠經濟。
想搶攻助眠商機的產品可說包羅萬象。從最基本的抱枕寢具、褪黑激素等藥品以外,線下則有睡眠沙龍、睡眠體驗館、睡眠療癒訓練營都成了失眠者改善睡眠品質的選擇之一。
此外淘寶等電商平台上甚至還有「哄睡師」服務出售,可供失眠用戶線上選擇。喜馬拉雅、蜻蜓FM等音樂串流平台也不忘在睡眠市場分一杯羹,將助眠舒壓相關內容設置為專區,連結就放在主頁顯眼位置。企業搶搭助眠列車
搭上「助眠」列車除常見SPA館和中醫館,現在還流行起采耳館。上文提到的小陳,最近發現公司附近開了一家主打睡眠文化的采耳館。和傳統采耳館相比,多了頭皮SPA、足療、按摩等綜合套餐服務,試圖讓客人「不想睡著都難」。儘管套裝服務價格約300元~400元,比單純采耳服務貴三、四倍,但迫切想解決失眠問題的年輕人依舊願意買單。
正因為助眠商機太好賺,愈來愈多商家和企業加入戰局。天眼查資料顯示,大陸目前已出現約2,700餘家睡眠經濟相關企業,平均每年至少有超過400家企業註冊成立。其中約18%的業成立在1年以內,52%企業成立在1~5年之間。
火熱商機卻不代表產品一定有效,很多號稱助眠產品只是讓使用者買個安心。譬如曾在電商平台流行過一陣「晚安水」、「夢夢水」等助眠飲料,大多已不見蹤影。還有購物網站推出睡眠儀,號稱只要握著儀器,就能通過微電流刺激,促進褪黑激素分泌,藉以緩和焦慮、抑鬱情緒。該款睡眠儀的評價卻是褒貶不一,有些網友吐槽根本是收「智商稅」。
從各式各樣的睡眠商品來看,大陸年輕人為了睡個好覺,真是操碎了心。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