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大選首輪投票在4月10日登場,中間派的現任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贏得27.8%的選票,僅以約4%微小差距,險勝極右派候選人勒龐(Marine Le Pen)的23.1%,這是繼2017年上次選舉後,兩人第二次殺入第二輪決賽。

然而,當時馬克宏以66%選票對勒龐的34%,取得壓倒性勝利;這回戰況卻陷入膠著。極右派支持率急起直追,顯示身為歐洲中心的法國,正走向極端,對西方民主世界恐怕並是一記毀滅性打擊。

法國的分裂,恐怕也撕毀西方

《路透社》形容,兩周後、4月24日的決賽,將是法國的親歐洲經濟自由主義,與極右派民族主義的對決。

《紐約時報》指出,勒龐受益於法國人民對物價飆漲、安全和移民的普遍不滿。她與歐盟堅定的擁護者馬克宏相反,主張限制移民和外國人的權利,禁止穆斯林女性在公共場所戴面紗,同時保護法國工業,拒絕服從她認為有損法國利益的歐盟法規。

甚至,勒龐與普欽(Vladimir Putin)關係密切,拜登政府擔心,她的勝選恐怕會讓北約(NATO)動搖瓦解——偏偏此刻是法國領導力的特別關鍵時刻,國際政治正動盪,英國脫歐、德國前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卸任,烏克蘭戰火短期內無法停歇,法國能否帶領歐洲以及西方聯盟,大家都在關注。

勒龐的強勁表現,是來自歐洲中心的警告:人民對政治變革感到絕望、對民主失去信心,還有烏克蘭戰爭的連鎖效應發酵中。

《金融時報》分析,法國戰後民主的左右派之爭,已經徹底被自由主義與民粹主義的分裂所取代,這道裂痕不只把許多法國人推向極端政治,還催生了英國脫歐、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以及匈牙利的極右派總理奧班(Viktor Orban)等強人崛起。

左派選民成關鍵,極右派仍可能逆轉勝

根據《經濟學人》模型預測,馬克宏仍有很大機會連任,其勝率達74%,而勒龐僅有26%,但更嚴峻的問題,是法國社會瀰漫著緊張與叛逆的氛圍,馬克宏必須竭力拉攏失望的中間偏右與偏左選民。

從法國傳統兩大黨的表現可見一斑。右派共和黨(LR)候選人佩克雷斯(Valérie Pécresse)和現為巴黎市長的社會黨(PS)伊達戈(Anne Hidalgo),兩人這次獲得的選票不及5%門檻,連選舉費用都拿不到。

左派選民,尤其是決戰的關鍵。沒能進入決賽的左派總統候選人紛紛呼籲選民投給馬克宏,以抵制勒龐進入愛麗舍宮,包含社會黨伊達戈、綠黨雅多(Yannick Jadot)、與共產黨魯塞爾(Fabien Roussel)。其中呼聲最高、以22%選票拿下第三名的極左派候選人梅蘭雄(Jean-Luc Mélenchon),雖無表態支持馬克宏,卻是堅決反對勒龐。

愛麗舍宮保衛戰是否會出現逆轉?法國民調機構IFOP的調查預測,馬克宏將在最終選戰,以51%的得票率擊敗勒龐的49%,《路透社》指出其差距之小,代表任一方的勝選都落於誤差範圍之中。

戰時領袖的形象已不可靠,更沒有自滿的餘地,馬克宏以英國脫歐為例,提醒支持者:「看起來不太可能的事情,實際上都發生了。」

商業周刊1796期
商業周刊1796期

#法國總統大選 #法國 #法國總統 #馬克宏 #選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