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指出,二氧化碳的捕獲與再利用,是企業進入淨零碳排的最後一哩路,工研院開發的「二氧化碳捕獲再利用技術」、「鈣迴路捕獲二氧化碳技術」、「微藻固碳及利用技術」三項技術,不僅減少產業排放二氧化碳,更將二氧化碳製成保養品、輕質碳酸鈣、石油化工原料。

二氧化碳捕獲技術就如大型空氣清淨機,透過吸收劑將工廠排出氣體裡的二氧化碳及雜質吸收,再透過工廠餘熱或太陽能的低溫加熱將二氧化碳分離出來,並藉由不同的觸媒催化反應後,製成運動器材、鞋子、衣服等民生必需品。淨化空氣的同時,還能降低台灣對天然氣及石油原物料的進口依賴。

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組長溫俊祥表示,聽起來簡單的捕捉製程,其實光要找到高效能的吸收劑就不容易,從實驗室擴大到驗證場域,更歷經半年以來,每天24小時不間斷的試驗監測,才讓捕獲系統穩定。目前已與電廠、石化廠、鋼鐵廠展開合作。

以傳統上被視為排碳量高的水泥業來說,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運用俗稱石灰石的碳酸鈣,做為吸附劑原料,吸附煙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形成迴路,除了降低水泥的碳足跡,失去活性的廢棄吸附劑亦可做為水泥原料,減碳之餘更可達零廢棄物排放。

此外,二氧化碳還能搖身變成高價美妝品。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組長張文昇表示,這項研究,緣起於從微藻中提煉藻油轉化為生質柴油過程所衍生,有鑑於微藻吸收二氧化碳的效率高,是樹的300倍,具有極佳的固碳效果,因此團隊便發想,利用水泥製程中捕獲的二氧化碳,養殖微藻,不僅可有助於減少製程碳排,更能藉由微藻副產物加值化、創造兼顧環保及商業獲利的雙贏模式。

#二氧化碳 #工研院 #技術 #吸附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