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立法院三讀通過的《所得稅額基本條例》修正案,未上市櫃企業的證券交易所得,再度列入基本稅負制範圍,KPMG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投資部營運長陳彩凰提醒投資人,如果去年有出售未上市櫃或私募股票等賺取差價情況,今年一定要小心課稅地雷。
立院2020年底三讀通過《所得基本稅額條例》修正案,將個人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恢復計入個人最低稅負課稅,即為個人「境內外」所得減除670萬免稅額後,適用20%稅率,惟成立五年內高風險新創企業可排除適用。個人最低稅負制到底怎麼計算?首先要把海外所得(全戶全年海外所得未達新台幣100萬元者,其海外所得無須計入)、特定保險給付金逾3,330萬元部分、私募證券投資信託基金的受益憑證交易所得、非現金捐贈金額、未上市櫃證交所得等,還有綜合所得淨額、分開計稅股利所得等項目全部加總起來,加總後再減除670萬每人每年的免稅額後,剩下的餘額則適用20%稅率,即為最低稅負。
但最低稅負要繳嗎?其實不然,我國稅制規定,如果當年度基本稅額超過一般所得稅額,個人才要補繳這筆差額稅款;如果綜所一般所得稅額比較高,那就不用補繳。
一般個人要繳的綜所一般所得稅額通常都比基本稅額還要高,即使出售未上市櫃股票所得超過670萬元,基本稅額也可能低於綜所一般所得稅額,不用再多繳稅負。
舉例來說,如果是一般上班族或台股投資人(主要投資標的非海外KY股),則主要所得都來自我國境內薪資所得、執行業務所得與上市櫃股票股利,基本上不會用到最低稅負制。
另外,如果是台股投資人經常買賣國內的上市、上櫃、興櫃等股票並賺取價差所得,上市、上櫃、興櫃目前停徵證交所得,雖營利事業投資須計入最低稅負,惟我國個人投資人免計入基本稅額,等同免課稅,多數台股投資人不會受影響。
到底哪些人最容易落入個人最低稅負制課稅範圍?依國稅局實務案例來說,適用最低稅負制課稅者多為海外收入超過數百萬元、投資標的多為海外金融商品或KY股、專門買賣未上市櫃公司股票賺取價差的投資人。陳彩凰提醒,有類似情況的投資人,今年報稅要特別留意。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