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及西方盟友禁運或減少採購俄國油氣和煤礦,想藉此逼迫撤軍。圖/路透
美國及西方盟友禁運或減少採購俄國油氣和煤礦,想藉此逼迫撤軍。圖/路透

為懲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美國帶頭將俄國逐出國際商貿體系,但也讓美國主張近30年的自由貿易政策再添一道裂痕。這意味未來國家或企業不再尋求和對手有經貿往來,只專注與志同道合的夥伴維持關係。

自俄烏戰事開打以來,美國及西方盟友旋即對俄羅斯展開嚴厲的經濟制裁,包括禁運或減少採購俄國油氣和煤礦,想藉此逼迫俄國總統普丁撤軍。

西方的制裁動作還有將俄羅斯銀行踢出國際金融網絡。美國國會議員組成的跨黨派聯盟提出法案,要求美國政府施壓世界貿易組織(WTO),暫時撤銷俄羅斯會員資格,一旦成真,這在WTO史上將是破天荒頭一遭。

清除貿易壁壘、各國專注於擅長的產業和服務等全球化概念,多年來招致反對阻力,包括經濟對抗、在富國的工廠關閉。反全球化人士疾呼,大開商業邊境不符合國家最佳利益,尤其值此緊急時刻。

美國前總統川普上任後便高舉反全球化大旗,2018年點燃中美貿易戰火。新冠疫情暴露出美國依賴國外進口產品的弱點,像是個人防護裝備、電腦晶片等,進一步煽動反全球化動能。

曾任WTO貿易法庭法官的貿易律師希爾曼(Jennifer Hillman)認為,未來全球貿易協定大致會朝區域型協定發展,簽署國基於共同利益結盟,例如2020年簽訂的《美加墨自貿協定》。

然而全球化支持者強調,自由貿易的好處無遠弗屆,可替企業開拓新市場,提供各式更平價實惠的消費品。若把更多生產線移回國內,目前的高通膨壓力將無可避免加劇。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顧問芮恩希(Bill Reinsch)指出,運輸和通訊科技日新月異,全球貿易仍令企業難以抗拒,讓他們有機會提供最具競爭力的產品。

芮恩希提到,西方孤立俄羅斯的舉動,短期來看大快人心。但長期而言,可能得承擔國際機構弱化的後果。

#美國 #俄羅斯 #貿易 #全球化 #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