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各國通膨率持續上揚,隨著俄烏開戰,油價連日高檔震盪,並維持在110美元上下,通膨大有山雨欲來之勢,外界更擔心如此下去是否會演變成另一次的停滯性通膨,不但推升了通膨,也讓景氣跌至谷底,並讓失業人口暴增,果真如此,那就真的不妙了。
從目前國內外指標看來,這樣的擔心是有些道理的,甫公布的歐元區2月通膨率升至5.8%,美國2月通膨率更升至7.9%都創了近年新高,而亞洲除日本、中國大陸通膨率仍低,台灣日前公布的2月通膨率也達2.36%,官方並預判3月會更高,韓國也已升至3.7%,看看這些數據,確實會讓人憂心偃旗息鼓已久的通膨是否又要捲土重來。
事實上,所謂通膨並非指一時物價的上漲,或者幾個月的物價上漲,而是指一段時間物價持續的高漲,不但漲幅要大,而且持續期間要長,以此看來,目前的情況雖有千軍萬馬之勢,然而持續期間仍不夠長,因此只能說是通膨壓力升高,還不足以認定為通膨已經出現,至於停滯性通膨,那就更遙遠了。
我們以美國的通膨率為例,以三年平均率觀察,1979~1981年11.7%,這是二次石油危機年代,意思是連續三年,每年物價漲幅都超過一成,這麼高的通膨率,繼之以百業蕭條,失業上揚,使得美國政府左右為難,到底要升息來平抑通膨,還是要降息來提振景氣?這自然也考倒了經濟學家,連續三年的平均通膨率後來再也沒這麼高,直到2007年隨著國際油價飆漲,沉寂二十多年的通膨又有捲土重來之勢,油價於年底逼近90美元,次年逐月創新高,至7月升破140美元,國際農工原料的行情也扶搖直上,2006~2008年平均通膨率升至3.3%,是二次石油危機以來最高,然而不論就持續性或漲幅,已遠不及兩次石油危機那個年代,因此準確的說,這也不能算是通膨。
自去年下半年起,隨著國際油價走高,國際榖物行情上揚,通膨壓力逐月升高,人情之常,大家又開始擔心經濟學書本裡說的那個通膨是否又來了?我們一樣以三年平均觀察,2019~2021年美國平均通膨率2.6%,確實比較高,但相較於石油危機年代、2006~2008年油價飆漲的年代,仍有不小的差距,因此也不能算是通膨。
我們判斷一國是否有通膨之所以要觀察較長的期間,主要是避免被低基期誤導,如今各國看通膨率都是消費者物價(CPI)年增率,只要前一年大跌,今年就容易大漲,如果就此進行判斷,並不恰當,但如果明年又大漲,後年還大漲,這就與基期無關了,如此必是貨真價實的通膨了。
2020年初全球發生疫情,景氣重挫,油價大跌,拜低基期之賜,2021年漲幅大一點,是自然之理,是以美國通膨率去年5月升至5.0%,隨後一路走高,若在這個高基期之下,今年5月起通膨率還是居高不下,這就說明物價高漲已非僅是低基期使然,而是確有通膨因子,惟這是否能稱之為通膨?又或者說石油危機年代的停滯性通膨是否真會捲土重來?這就要看這個居高不下的通膨率能持續多久了。
台灣這一波通膨壓力,源於進口的大宗物資價格大漲,就以綜合進口、出口及國產內銷的廠商交易價格~躉售物價(WPI)而言,今年2月年增率高達11.5%,已連續11個月呈兩位數上漲,與歷年同月比較,更創下1982年二次石油危機以來新高,聽起來很嚴重,然而,這實在是前一年的基期過低使然,就指數而言,今年2月是109.4,而2010~2014年的2月介於111~118之間,兩相比較,非但沒有創什麼偉大的紀錄,反而比過去還低,這告訴我們,觀察通膨這個現象,除了看漲幅,也必須看物價指數本身,才不致被基期所誤導。
如此說來,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的物價上漲,不論是衡量廠商交易的躉售物價,或是消費市場上的消費者物價,確實因國內外景氣復甦而出現上漲,然而這個漲幅裡,有一部分是真實的,有一部分則是低基期因素所致,得再觀察一段期間才會明朗,大約是今年5月以後,如果漲幅(年增率)還是這麼大,那就真得要提高警覺了,因為這就是貨真價實的上漲了。
至於說台灣目前是否有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的疑慮?從目前出口、訂單仍大幅成長看來,尚不需擔憂,停滯性通膨是指通膨率、失業率雙雙走高的局面,目前並沒有這個跡象,但是國際情勢瞬息萬變,俄烏軍事衝突會演變成什麼情況,還很難說,這自然會為來日的全球經濟投下變數,台灣當然也會受波及,這一切皆在未定之天,我們沒有水晶球,也無法以模型預測,只能靜觀其變。然而在不可測的國際政治之外,對於可測的經濟現象,則不宜人云亦云,而應多加了解,方是處亂世之道。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