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物價壓力升高,大家就會擔心通膨,接著還會擔心停滯性通膨,隨著俄烏衝突擴大,國際農工原料大漲,於是大家又擔心台灣是否會出現停滯性通膨。

停滯性通膨一詞流行於19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當年造成油價狂飆的原因也是戰爭,那是以色列與阿拉伯劍拔弩張的年代,阿拉伯國家以石油為籌碼對抗親以色列的西方國家,隨著油價飆漲,各國通膨率升至二戰後新高,全球景氣重挫,景氣停滯而物價飆漲,因而得名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

以1974年為例,美國通膨率達11%、日本23%、英國16%,台灣更高達47%,與今日的通膨率相比,直有天壤之別,而同年經濟成長率,美、日、英皆負數,台灣1%,這就是停滯通膨,隨後又有二次石油危機,情況大抵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1990年以來全球不曾出現通膨,當然也就不曾發生停滯性通膨,這是近百年來物價最平穩的時期,有時反而有通縮,以美國為例,1970年代平均通膨率7.0%,1980年代5.6%,1990年代3.0%,2000~2009年平均2.6%,過去十年平均更只有1.9%,何以當年被視為洪水猛獸的通膨不見了?這是拜自由貿易、全球化生產之賜,自由貿易穩定了全球供給,在供給無虞之下,價格自然平穩,通膨無由而生,停滯性通膨因此隨風而逝。

近月全球通膨率雖上揚,但與昔日兩位數通膨相比,仍是小巫見大巫,不過對於十多年來已習慣通膨率在2%以下的我們,自然會覺得不習慣,猶記得1990年代台灣通膨率的經建目標就訂在3%,謂之溫和通膨,有助於景氣擴張,然而於今日看來,這已超過通膨警戒線了,認知差距之大,於此可知。

綜上,以1990年以來的經驗研判,只要自由貿易能持續進行,全球化生產沒有改變,物價因俄烏緊張而波動雖會發生,但停滯性通膨應該很難再捲土重來了。

#自由貿易 #停滯性通膨 #物價 #通膨率 #石油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