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邦董座兼執行長布林(Edward D. Breen)被業界喻為「分手王」,擅長推動企業購併與分拆事業,20年來由他經手的購併或分拆計畫多到數不清,但他絕非莽撞行事,而是一步步透過整併將杜邦打造成跨產業巨頭,為投資人創造價值。
回顧2015年布林加入杜邦擔任執行長時,杜邦是全球最大化學公司。這些年來杜邦一度和陶氏化學合併後又分拆,如今杜邦應用市場不再像當年那樣單純,而是涵蓋半導體、電子、運輸、水資源、營造及護具等眾多領域。
事業版圖持續變動的杜邦至今未停下腳步,因為布林始終在思考下一步該賣掉哪個事業或收購哪間公司,但股價證明布林的決策獲得投資人肯定。過去12個月來杜邦股價上漲14%,超越同一期間標普500指數的11%漲幅,且分析師認為杜邦股價還有上漲空間。
布林在加入杜邦之前就擅長重整事業。2002年他加入泰科國際(Tyco International)擔任總裁兼執行長後,便推動一連串事業分拆計畫,在2007年宣布分拆旗下TE Connectivity、醫療器材公司Covidien及泰科消防保安服務公司(Tyco Fire & Security)。
《巴倫周刊》估計,布林擔任泰科國際執行長期間投資人平均年投報率9%至10%,大於同一期間標普500指數的6%平均年投報率。2017年杜邦與陶氏化學合併也是布林一手促成。2019年陶氏杜邦分拆為科迪華農業科技(Corteva)、陶氏及杜邦三家公司以來,陶氏及科迪華的平均年投報率分別是13.5%及24.6%,同一期間標普500指數平均年投報率為19%。
然而,2019年以來杜邦平均年投報率僅3%,令一度卸下執行長職務的布林在2020年初再度扛下重擔。當時美國疫情剛爆發,幾乎所有產業都受到衝擊。2020年杜邦旗下營養生技事業以外的同店銷售下滑7%至143億美元,令布林決定將營養生技事業賣給國際香精香料公司(IFF)。
布林果斷的決策成功讓杜邦重返成長軌道,今年營收預計成長6%。布林並未就此收手,而是繼續出脫低成長事業再收購高成長事業,先是將杜邦對Mobility& Materials多數持股賣給塞拉尼斯(Celanese),又投資52億美元收購電動車及5G基礎建設上游供應商Rogers。
加拿大皇家銀行分析師維斯瓦納森(Arun Viswanathan)表示,杜邦出售的Mobility & Materials股份總價110億美元在「預估範圍高點」。另一分析師德雷(Deane Drey)也表示:「布林善於解決這類管理策略難題。」
過去五年內Rogers營收平均年成長率7.5%,且布林認為Rogers將提升杜邦目前的營業獲利率15%,有助杜邦整體「獲利穩定」。杜邦收購Rogers預計今年第二季完成交易。
布林強調他買賣事業的決策都經過深思熟慮,最終目的是將杜邦打造成「跨產業巨頭」,不僅成長速度更快且更不易受到經濟循環影響,預期本益比也將隨之上升。目前杜邦本益比約17倍,低於標普500指數的20倍。
維斯瓦納森看好杜邦成為跨產業巨頭後將以倍數成長,預期杜邦本益比達到20至21倍。若以杜邦明年預期每股盈餘(EPS)5.59美元估算,今年底前股價可望達到115美元。就算本益比成長不如預期,他也看好杜邦股價在今年底前站上95美元,較2月25日收盤價78.07美元上漲22%。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