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台灣消費金融業務出售結果28日公布,經過九個月的數千場會議,「花」落誰家終於真相大白。雖然花旗台灣歷年來賺的錢,被美國花旗總部看不在眼裡,但是2007年即設立台灣子行、全力衝刺本地市場的花旗(台灣)消金業務,讓台灣同業極為羨慕,星展集團執行總裁高博德(Piyush Gupta)28日在亞洲視訊記者會上,用了不下20次的「高品質(high qualify)」用詞,來形容星展此次入手的新資產、新客戶群,特別甜美。
高博德說,一獲知花旗台灣消金業務被迫出售時就把握進入談判機會。據了解,台灣銀行眾多同業也都在第一輪招標案中報名了。那,為什麼進入第二輪的「優先議約權」,國銀只剩富邦和國泰?所有被排除的本國銀行,原因絕對不在資金不夠雄厚,曾經手的外銀主管說,「本國銀行『看不懂』、『擺不出』國際金融隊討論的重點。」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時,東南亞許多銀行機構受高額壞帳拖累,向國際買家招手待售。當時有大型台灣銀行業、黨政關係人士積極運作,若能以台灣之名買下東南亞市場銀行,將是台灣銀行業步上國際化的捷徑。這樣的美好構想,被當時在市場兜售的掮客批評,「台灣能不能派幾位懂得國際金融談判的人上場啊?」25年過去了,台灣銀行業界還是沒培養出這類人才。
花旗、摩根士丹利、高盛是典型國際金融隊的隊長,各自經營決策、企業文化、中長期投資重點,甚至員工薪資結構彼此相近,溝通容易。新加坡商星展銀行1983年進入台灣市場,在台北市設立第一家分行,是新加坡銀行業跨出本國市場少有案例,若不是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入股,就不會有2008、2017年兩度併購擴張的經驗,淡馬錫管理層全部曾任國際金融隊,指派新加坡政經高層領導星展銀行台灣團隊,即使如此,此次談判還是由花旗新加坡亞太區與星展總行直接對口,星展台灣就是待命。
台灣銀行業長期不具國際水平,只能作國際金融商品的地方銷售。總統府指示成立產學合作的國際金融學院,即將在111學年在政大、中山大學啟動,22家在台灣經營的銀行機構參與,首波課程要培養具3年業界經驗的國際高階資產管理人才,即國際金融隊私人銀行、專業投資人的客群服務。外銀主管說,台灣肯定有錢培養,「但結業以後,這些人才將成孤鳥」,台灣銀行業界與國際金融隊的距離,比地球和火星還要遠,在航向國際的途中就會一一敗陣。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