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總統上任滿周年,各界對其施政的評價褒貶不一。在國內政策方面,拜登競選總統的重要政見之一,是要逆轉美國大眾受新冠疫情所苦的情勢,其上任一年來確有63%以上的美國人已獲完整疫苗注射,拜登到任也即簽署1.9兆美元「美國救援計畫」,為新冠疫情提供紓困方案。去年11月也發布達1.2兆美元的「基礎建設投資和就業法案」,將在5年內為美國公路、寬頻等基礎設施投入大量投資。美國失業率在去年底已創新低紀錄至3.9%,預期基建計畫將創造更多的就業,成績斐然。然而疫情、缺櫃、塞港等因素導致全球供應鏈失衡,連帶使美國國內物價大漲,去年11月通膨年增率上升6.8%,為40年來新高,使得美國人民怨聲載道,遮掩了拜登一年來尚堪具效的國內施政。
在對外經貿關係方面,拜登政府也有斬獲,並藉由各種合作倡議或雙邊對談,明確告知盟友「美國回來了」,若說拜登第一年是「重返歐亞年」應不為過。首先拜登政府終結了與歐盟在空中巴士與波音長達16年的貿易爭端,5年內取消各自對波音與空中巴士的補貼;同時也收拾了川普政府232條款國安鋼鋁稅引發的戰場,自今年1月1日起,美國同意對歐盟以關稅配額取代232條款鋼鋁稅。在財政部長葉倫有所讓步下,也解決了美國在OECD與歐洲國家就課徵數位稅不一致之對立,達成國際共識。更重要的,美歐於去年召開「美國-歐盟貿易和技術委員會(TTC)」,就出口管制、人工智慧、半導體供應鏈、數位經濟轉型等各種議題,擘劃了美歐深化雙邊技術合作的遠大藍圖。
拜登政府與亞洲盟友的雙邊活動也不遑多讓,為提升印太地區四方安全會議(QUAD)對話層級,拜登親自參加去年QUAD會議,成立疫苗合作夥伴組、氣候工作組及關鍵和新興技術工作組;美韓也多次舉辦元首峰會及對話,從朝鮮半島核武議題至半導體、6G通訊,都是合作項目。美日之間也建立了「競爭力與韌性夥伴機制」、「商業和工業夥伴關係」、「貿易合作架構」等計畫,展開多層面的美日交流。更重要的,拜登總統在去年10月拋出「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具體架構與協商程序預期將於今年出爐。
展望2022年,拜登政府今年重任所在,應當是如何將去年的構想轉化為具體行動,特別是美歐TTC與印太經濟架構之後續發展。美歐TTC雖未明講,但聯合力量共同面對中國的競爭乃為重點目標,因此設了十個工作組做推動重點,包括技術標準、氣候與潔淨技術、供應鏈安全、資通訊技術與安全、數據治理、迫害人權的技術濫用、出口管制、投資審查等問題。
美歐預計在今年上半年再次舉辦TTC會議,但美歐究竟如何藉由此一平台建構其所謂的21世紀標準和規則,或聯手制訂出可遏止中國「非市場經濟」、「非市場行為扭曲貿易」的規則?將是今年觀察的指標。
其次關於「印太經濟架構」,拜登總統指出圍繞貿易便捷化、數位經濟之標準化及科技、供應鏈韌性、減碳和潔淨能源、基礎設施、勞工標準等領域,簡言之,其內容未包含關稅消除、服務與投資開放等市場進入自由化項目。又商務部長雷蒙多也強調,印太經濟架構特色在於其為「架構」並非「協議」,因此各國參與程度有彈性。由於拜登政府去年7月並未向國會提出延長授權行政機關對外經貿談判之「貿易授權法」(TPA),也意味著「印太經濟架構」即便成形,未來如何爭取美國國會的支持,將影響其所帶來的效益,值得觀察。
對於台灣,隨著萊豬公投未過關消除變數後,2022年應可延續2021年臺美經貿互動升溫的趨勢,在TIFA會議、經濟繁榮夥伴會議等基礎,以及去年底宣布的「台美科技貿易暨投資合作架構(Technology Trade and Investment Collaboration Framework, TTIC)下,繼續促進台美雙邊貿易、投資擴展及產業合作,達成半導體、5G、電動車及其零組件等關鍵供應鏈合作目標。
至於區域合作領域,關鍵指標將在於台灣是否獲邀參與美國推動的「印太經濟架構」,目前看來頗具機會,應當有助於臺灣與印太區域的供應鏈、科技及基礎建設等之連結。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