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擾亂了全球的生活步調,反而加速數位轉型的發展,並且重新定義了新的商業模式。數位轉型不純粹只是全球趨勢,也是臺灣改變產業體質的關鍵機會。

數位轉型能夠節能減碳?

有研究認為數位化會造成未來用電量激增,像是大型資料中心的處理器消耗的能源與1,000兆瓦以上的大型發電廠提供電力一樣多,且資料中心還要額外能源防止伺服器和周圍建築物過熱。AI的碳足跡更大,美國麻薩諸塞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訓練一台大型AI機器產生的碳,平均是一個人終其一生駕駛汽車製造的排放量五倍。

但也有研究結果佐證,數位轉型不僅是對資訊管理有幫助,在氣候減緩上也能帶來節能減碳的效果。根據ICT公司Bitkom的調查,有效的數位化運用,可讓德國在十年內減少約120百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研究模型還推估,如果企業進行「漸進式(Moderate Digitalisierung)」數位化,將提生產線自動化和效率,能有效減少35百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如果採取「加速擴漲(Beschleunigte Digitalisierung)」模式,減碳量可高達61百萬噸。而參與該調查的公司,也有四分之三的比例認為數位科技已經協助他們降低碳排放量了。

以永續眼光看待每件事,數據力也要跟上

數位化包括無紙化、遠距工作,依賴大量數據的傳遞、累積、存取及保護、分析運用乃至消滅,使得數據資產(Data Assets)取代有形資產(Tangible Assets)成為未來企業競爭力之關鍵。上述的每個流程越到位,通常也伴隨著更精確掌握了碳排放。首先碳排放、碳足跡及碳稅皆是以「數據」來衡量,如果不能精準掌握每項生產活動的碳排放數據,根本無從達成碳中和的目標。

因此數位化、完整的數據管理可視為碳中和、循環經濟及封閉循環供應鏈的基礎建設,在此過程中,科技和數據分析能力至關重要,以便即時監測整條供應鏈的碳排放量,找出最值得優化的節點,像是為物流公司算出最佳配送路徑,降低服務過程的碳排放量;製造廠和上下游共享碳排放數據,合力研發更永續的製程。

數位轉型就靠雲端數據

以鄧白氏為例,我們與全球D&B Accelerate合作夥伴創建資料湖(Data lake),提供給客戶、供應商、合作夥伴共同儲存與使用,將鄧白氏的數據分析與其先進的技術平台透過API串接。國際數據公司IDC 2021年度研究報告顯示 ,持續採用雲端服務能在未來三年減少超過10億公噸的碳排放量。

相較於傳統的企業機房,雲端使企業節省購置機台及占地等延伸成本,亦大幅減少伺服器浪費,鄧白氏臺灣近幾年將本地伺服器導入雲端,至今減少62.5%本地伺服器配置,也大大降低碳排量。

當2050年淨零排放已成為全球對抗氣候變遷的共識,各產業面臨低碳轉型,企業也亟需落實永續發展策略。在做好基礎建設的任務,並累積龐大的資料量後,便能期待透過管理平台與分析工具,從數據中辨識出具備商業價值的洞察。最終,在數位科技的全面應用下,企業能優化營運流程、保持業務敏捷性,並且快速回應市場,彷彿內建一座動力源源不絕的自轉器,讓企業能穩定成長,邁向永續經營。

#數位轉型 #永續 #E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