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讓我國設立台灣代表處,導致立國商品難已進入大陸市場,跨國企業也傳出被要求換掉立陶宛生產的零件,讓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örg Wuttke)砲轟不能容忍北京干涉歐盟內部事務,不過他同時也批評立陶宛對北京進行不必要的挑釁。德國專家表示,立陶宛與大陸的衝突讓歐洲面臨考驗。

在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2021年11月正式掛牌運作後,大陸海關數據顯示,12月立陶宛出口大陸數值雪崩式下滑,跨國企業也傳出被要求換掉立陶宛零件,否則商品不能進入大陸。

「德國第一電視台」(ARD)報導,德國、法國企業被夾在立陶宛與大陸之間,中國歐盟商會(The 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主席伍德克說,從未見過大陸採取如此激進的做法,局勢發展令人擔憂,他也提到,企業界突然間對政治變得很敏感,重新檢視自己的生產鏈。

他說立陶宛商品不能進入大陸的紛爭迫使歐盟及成員國展開協調,他強調:「不能容忍干涉歐盟內部事務。」

不過伍德克同時也批評立陶宛讓我國以「台灣」為名開設代表處的舉動,指出「沒有必要」以此來激怒北京,因為歐盟在外交上不承認台灣,台灣的代表處通常以首都「台北」命名。

針對北京的經濟抵制,歐盟現在正蒐集證據以狀告世界貿易組織(WTO),不過報導也指出,這個過程可能需要數十年。與此同時,台灣向立陶宛伸出援手,美國也承諾會支持立陶宛及歐盟,或許可以減輕立陶宛的壓力。

不過專家指出,立陶宛與大陸的衝突讓歐盟面臨自己定位的壓力,烏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Würzburg)學者費雪(Doris Fischer)解釋,歐盟進退兩難,被迫在美中之間選邊站。

她說歐盟最主要的問題在於,在許多議題方面並沒有共同的外交政策,成員國在決策前也沒有事先徵求歐盟同意的義務,因此這起事件確實對歐洲的外交政策造成考驗。

繼立陶宛之後,斯洛維尼亞也宣布加強與台灣的關係,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龍靜表示,讓北京惱火的是,立陶宛的舉動促使斯洛維尼亞等其他歐洲國家跟進,因此北京認為自己被迫採取堅定立場,以免更多歐洲國家也有相同想法。

#立陶宛 #台灣代表處 #大陸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