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組織改造議題自去年便沸沸揚揚,是否改為行政法人還猶未知,台灣的大美術館時代也來臨,諸多新成立的美術館都走向行政法人的同時,各界實則對行政法人化的博物館、美術館仍一知半解。國藝術策畫的《博物館/美術館的未來性:行政法人制度研究》專書,分別耙梳英、法、日三國制度,希望作為台灣的借鏡。

國藝會董事長林曼麗指出,自己從北美館館長、故宮到北師美術館館長等經歷,一路看台灣美術館、博物館發展,「其實很焦慮,雖然眼睛看到的是一片欣欣向榮,但若沒有把基礎建立好,是沒辦法得到所期待的成果!」。

英國篇的作者,曾在V&A行銷部門擔任研究人員的張瑜倩指出,以英國為例,法人化不等於一定賺錢,大英博物館有55%的經費來自政府,只有10%來自商業營收,但有32%來自慈善捐款。「博物館的法人化不等於商業營收,更仰賴的是法令的支持和整個友善環境」

林曼麗不諱言,日本的美術館法人化正因為是由上到下,且著眼於減少政府補助額度,如今看來是失敗的案例。

她也再次強調,不應把賺錢視為法人化的目的,「不能失去博物館最核心的價值和使命」。「館的存在不是為政績,是要為人民發揮功能。如何經營,發揮最好的效益,才是眾所期待的。」

#借鏡 #賺錢 #美術館 #行政法人制度 #商業 #台灣 #博物館 #法人化 #林曼麗 #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