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全球疫情嚴峻下,台灣的經濟成長超過6%,這個表現博得不少人的讚嘆,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日前於年終記者會上也表示:「台灣去年經濟成長重返二十年前才有的情況,可謂經濟奇蹟。」
相信多數人看到去年台灣出口、生產、投資等數據,都會和龔主委有相同的感覺,台灣已脫離昔日保一、保二的低迷局面,事實上連景氣也亮了十個月紅燈,這是1980年以來最長的紅燈期,各項數據好像告訴我們,台灣已回到過往的美好年代。
然而,上述這些數據不論是出口、工業生產、經濟成長率皆是總體數據,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成長的情況,卻看不出二十年來產業結構的變化,也看不到出口明星的移轉,甚至各產業人力、薪資的消長也無從得知,因此如今的台灣是否已重返二十年前的美好年代,還很難說。
我們先看一下出口,自2001~2021年,我國海關出口從1,266億美元升至4,464億美元,二十年成長2.5倍,觀察各業走勢可以發現,主要的貢獻來自積體電路等電子零組件產業,排除電子零組件,這二十年只成長1.6倍。這說明這段期間我們的產業、出口結構已出現重大變化,沒錯,電子零組件占總出口比重二十年來已由17%倍增至39%,台積電之所以稱為護國神山,實非偶然。
2000年以前,台灣出口各時期也各有明星產業,昔日如紡織、成衣、石化、電器都曾是台灣出口創匯的重要產業,但從未像如今這麼依賴單一產業,從總體經濟的成長而言,不論是各業齊頭並進也好,一枝獨秀也罷,都可以創造出口成長、經濟成長,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是如果從分配的角度來看,那就有天壤之別了。
眾所週知,電子零組件產業雖可以創造龐大的GDP,但由於是資本技術密集產業,所能創造的就業機會相對有限,主計總處的調查顯示,2001~2021年台灣勞動市場的受僱人數增加240萬人,電子零組件業隨著產能擴大,僱用人數是有增加,但二十年來只增加28萬人,占總僱用人數比重只從5.9%微升至7.9%。創造就業機會最多的是服務業部門,二十年來受僱人數大幅成長181萬人,換言之,這一期間新增就業機會裡有四分之三是來自服務業。
近年來,由於我國半導體產業深具競爭優勢,不僅出口、生產大幅成長,薪資也優於其他產業,2001年半導體所屬的電子零組件產業每月總薪資只是製造業平均總薪資1.04倍,和各業平分秋色,二十年後的今天,2021年已升至1.45倍。遙想2001年,彼時薪資還領先電子零組件產業的化學原材料業、基本金屬製造業、汽車業、服務業等傳統產業,如今已是望塵莫及。
值得注意的是,創造就業機會最多的服務業部門,薪資成長極為緩慢,二十年來平均總薪資只成長23%(平均分攤到每一年僅1.1%),不僅遠低於電子零組件業的108%,也不如製造業的50%,二十年來創造國內四分之三就業機會的服務業,其薪資成長如此緩慢,這是很大的危機,若以實質薪資觀察,二十年服務業的薪資增幅幾乎為通膨抵消殆盡,實質總薪資只成長1.4%。
這說明如今這個產業結構對多數人而言,已註定了成長率是看得到吃不到的,這也就是何以近年政府官員每每為經濟發出讚嘆時,卻難以獲得共鳴的原因。
由上述的討論可以明白,儘管去年我國經濟成長、出口成長都創了新高,也彷彿重返了1990年代的高成長年代,然而從產業結構、就業結構及薪資結構可以發現,今昔成長的內涵已然不同,昔日的成長來自各業共同創造,各業可以分享成長的果實,如今的成長是仰賴少數明星產業,果實最後只歸少數部門享有。這個不平衡的發展,終將帶來所得分配、財富分配的惡化,從而社會的不滿會趨於沸騰,這樣的發展終非長久之計,尤其這個不平衡並非以2021年為終點,若不以對策因應,再過十年、二十年,這個不平衡將會更加嚴重。
哲學家培根說:「金錢有如肥料,撒不開就沒有益處。」而歷經1930年代不均衡發展的美國總統羅斯福也指出:「在一半繁榮一半破產的國家裡,是不能達到持久繁榮的。」他們都看出所得、財富分配過度不均不只會將社會推向衝突,也會讓經濟走向蕭條。這些年政府在推動五加二產業、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時,除了想到成長,也要多思考分配,沒有合理公平的分配,所謂回到二十年前的高成長年代,只是海市蜃樓,豈是美好的年代?
我們認為,執政當局除了重視成長,必須更看重分配,二十年來產業、就業、薪資等分配出現如此巨變,令人憂心,長期以來政府並非沒有分配面的政策,只是老生常談者居多,談完了也就束之高閣了,若不改正這類「牆上掛掛、紙上劃劃」的老毛病,以臨深履薄的心情看待台灣失衡的困境,求國之無危,不可得也。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