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業進入超級周期循環,擴張產能成為首要之重,人才也成為關鍵戰略資源,英特爾在新執行長Pat Gelsinger上任後啟動IDM 2.0戰略,並擴展新產品線搶攻市場,還斥資逾20億美元在全球徵才,甚至還出現搶人才大戰,不僅挖走蘋果Mac系統架構總監Jeff Wilcox,還招攬美光財務主管David Zinsner擔任首席財務長兼執行副總裁,力圖重返昔日半導體霸主榮景。不過,有愈來愈多的客戶打算自研晶片,英特爾甚至是整個X86市場都面臨巨大挑戰。

據外國財經媒體報導,2019年從ARM跳槽至蘋果的首席處理器架構師Mike Filippo遭到微軟挖角,這也是蘋果今年1月初Mac系統架構總監Jeff Wilcox遭英特爾挖角後,又折損一名大將。Mike Filippo將加入微軟的Azure團隊,從事伺服器處理器設計的工作,Mike Filippo於2009年從英特爾跳槽至ARM擔任首席處理器架構師長達10年時間。

英特爾過去以來長期在伺服器市場處於獨霸地位,但在近年英特爾製程節點推進落後、產能又相當不足,以及AMD、NVIDIA積極在資料中心業務搶市,甚至在去年,美國能源部決定先採購內建AMD的Rome及Milan、NVIDIA的A100伺服器處理器的超級電腦「Polaris」在阿貢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來暫時替代英特爾還沒生產出的處理器所打造的「Aurora」。

此外,AMD去年11月推出與台積電合作打造3D chiplet、採用3D V-Cache 垂直堆疊快取技術的第3代 EPYC處理器Milan-X 系列,也獲得微軟在活動上宣布採用。不僅微軟,英特爾的伺服器處理器客戶包括Alphabet旗下的Google Cloud、亞馬遜旗下AWS、Meta,也多與AMD達成交易,華爾街投行 KeyBanc也相當看好AMD在資料中心業務成長。

英特爾這些重要客戶若想要自行設計晶片,將更依賴晶圓代工廠的產能,目前先進製程競爭的就只剩下台積電、三星電子,以及英特爾,但從各方優勢來看,台積電依靠龐大且良率高的產能,三星依靠一站式晶片服務獲得IT巨頭青睞,英特爾則是連極紫外光(EUV)微影技術正式量產都還沒跨入。

不過,英特爾所面臨的壓力並非只有來自同為X86架構市場的AMD,市調機構Canalys資料顯示,在聯發科、高通以及蘋果M系列處理器搶市下,PC處理器採用ARM架構的市占率拿下15%,若加上AMD目前逼近25%市占率,英特爾如今剩下60%,雖然仍高居所有廠商之首,但在微軟、AWS等廠商也打算採用ARM架構自研晶片,加上今年PC 銷售恐出現逆風,就算英特爾趁機在更新節點命名,以Intel 7製程推出筆電晶片,試圖搶回AMD奪走的市占率,但實際效果還得等待市場反應才能得知。

#英特爾 #蘋果 #A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