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季獲利亮眼,加上貨櫃海運運價指數SCFI終止連4周跌勢,航運股今(12)日多回神,貨櫃3雄僅見萬海獨憔悴,連4天臉綠,高點修正逾16%,今以159元作收。法人分析,萬海買船動作不停歇,今又斥資逾11億元買新船,持續投資未來,顯示對航運景氣抱持一定信心。

法人分析,近日私募對沖基金放消息做空及低價回補股票,大玩兩手策略賺價差,研判正是導致晶圓代工二哥、貨櫃3雄等人氣指標股大跌的原因,尤其指數來到高檔,空方用負面消息做空更容易,提醒散戶投資人勿成驚弓之鳥,輕易上當。

萬海繼9日公告斥資2億美元(約56億元台幣)買進二手船舶,強化營運,12日又公告買船,傍晚代子公司新加坡萬海公告,斥資4080萬美元(約11.4億元台幣)取得全貨櫃輪Box Express,新增1708TEU運力。

光是今、明2年,萬海就預計豪砸21.45億美元(約600億元台幣)造船造櫃,超出過去10年的資本支出總和。而為迎接大航海時代,萬海也大買二手船,今年全年將購入10艘,繼上半年交付8艘,年底前還預計交付2艘、增加13271TEU。

據萬海內部統計,未來4年將進入新造船交付高峰,共52艘新造船交付、新增279054TEUM運力,除今年上半年已交的6艘在內,合計預計交船11艘;明年交船12艘、新增52630TEU,2023年與2024年各交20艘、9艘。

萬海總經理謝福隆日前於法說表示,全球塞港嚴重,美西岸港口每天至少40艘船等待入港,受此影響,船舶周轉率、準點率雙降,導致全球鬧船荒,預期影響延續至明年上半年,高運價短期難降。

同時,美西塞港嚴重,船舶從亞洲到美西航程約15天,但等待進港卻得花上約28天,考量無法提供美西穩定的定期航班,萬海已陸續將美西船舶抽回,轉到運量急增的亞洲航線,搶攻印度、越南等地的旺季商機。

隨新造船增多,法人也關切船噸過剩、下殺運費疑慮,但謝福隆認為,若市場供給過剩,在手租船將陸續退租或汰換老舊船舶因應,由於現有船舶中,逾4成為租賃船舶,因此營運彈性空間大。

萬海日前公布第3季財報,稅後純益355.47億元,季增87.14%、年增18.79倍,等於日賺近4億元,單季每股純益(EPS)14.57元,光1季就賺逾1個股本;累計前3季稅後純益692.35億元,年增18.48倍,EPS28.37元。

#萬海 #全球 #船舶 #美西 #元台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