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全球通膨壓力升溫,究其原因,乃為大量印鈔後果、大宗商品飆漲、能源危機、供應鏈危機、中國限電令等五大因素集結所致。目前多數專家均認為,此場通膨風暴,正席捲全世界,恐非短期內能夠結束。
1.大撒錢救市的後遺症
雖然這波通膨源頭為大宗商品飆漲所推升,但其根本原因,是來自於各國政府為了挽救新冠疫情造成的經濟影響,拼命印鈔所致,卻就此為通膨添了一把火。
因為大舉印鈔的結果,市場資金氾濫,致使貨幣出現貶值現象,進而造成物價上漲,最後形成通膨現象。尤其眾多國家中,以美國資金放水最多,美元浮濫,走向貶值大道,帶動大宗商品走揚。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便指出,美元是世界貨幣,許多大宗商品以美元計價,美元多發,使得國際市場上流動的貨幣增加,但全球可供購買的商品卻是有限,在需求大於供給之下,導致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漲價。
全球大宗商品漲價,進一步造成企業生產成本上升和經營困難,也讓普羅大眾深受其害。美國參議院議員泰德·克魯斯(Ted Cruz)10月中旬在推特發文指稱,拜登政府正面臨通膨炸彈,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攀升至5.4%以上,各種民生物價飛漲,例如雞蛋上漲12.6%、雞肉上漲7.6%、新鮮水果上漲5.0%,甚至連新車價格漲幅也高達8.7%,為4年來最大漲幅。通膨就猶如殘酷的稅收,對於工薪階級影響甚遠。
而美元大量印鈔引發的通膨,感受最深、影響最大的,並非只有美國,而是全球各國皆牽連其中,許多國家的物價漲幅高達兩位數。可以說,美國大放水,全世界皆遭殃,特別是中下階級的薪水族,薪資漲幅恐怕趕不上通膨的速度,實質購買力因而衰退。
2.大宗商品飆升 物價漲不停
從美國聯準會(FED)大撒錢開始,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不斷飆漲,從能源、基本金屬,一直到農產品、食品等各種民生必需品,無一不漲,而且漲幅都是翻倍,甚至是數倍。
從追蹤23種能源、金屬和農作物期貨價格的彭博大宗商品現貨指數(BCSI),以及倫敦金屬交易所追蹤6種工業金屬的基本金屬指數,於10月雙雙創下歷史新高紀錄來看,各界擔憂通膨不是沒有原因的。光是BCSI,自去(2020)年3月以來,已經飆漲逾90%,正是目前通膨嚴峻現象的寫照。
除了油煤價格居高不下,鋼價飆漲3倍,是20年新高,銅、鋁及鋅等基本金屬價格,也攀升至近13、14年最高水準。不僅如此,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10月7日發佈報告亦顯示,在供給趨緊及需求強勁帶動下,國際棕櫚油價格已達到10年高點,世界菜籽油價格也大幅上漲。
而巴西受到乾旱及寒害夾擊,也推高了國際咖啡豆價格飆升,其中阿拉比卡咖啡豆的期貨價一度飆至每磅2.15美元,創下近7年來最高。其他諸如糖、棉花、可可等各種軟性商品期貨,也都漲到近年來的高位,推動製造成本上升。所以,目前全球堪稱是處於萬萬皆漲的處境。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