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2年,常常聽到的投資主題,包含電動車、碳中和、碳權等等,乍聽之下,好像是不同的東西,但其實都導向同一件事情─地球永續經營,在投資上,也就是大家常常廣泛在說的「ESG」主題。一般的傳統投資,投資人只會注意被投資公司的EPS,ESG投資除了連同傳統的企業財務因子一同評估以外,還會納入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考量的責任投資方法。也就是說投資人在投資的時候會考量投資標的在這四個面向的具體成效。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認真的生產力提升書籍都會告訴讀者,做得越多,不一定能夠更有效達成目標。投資的盡職治理也不例外。瑞銀資產管理認為,資產所有人和管理公司若要在政策層面及公司層面,實現投資盡職治理的巨大潛力,需要進一步釐清一致的盡職治理目標。為保障並提升最終受益人在不同期限的報酬,並重視真實世界成果,在盡職治理目標中務必要考量系統性風險。 瑞銀資產管理指出,2018年英國全面檢討治理法規,結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永續性對於不同的人各有不同的內涵,對於環境、社會與治理 (ESG) 的立場,歸根究底取決於個人的信念體系。瑞銀資產管理認為,期望所有客戶的永續偏好完全相同並不切實際,道德標準畢竟因人而異,投資人的優先考量也各不相同。因此資產管理機構要與時俱進,必須持續創新,並且更專注於個人化服務,才不會被潮流淘汰。 瑞銀資產管理指出,永續投資信念體系涵蓋永續的投資信念及永續偏好兩個面向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永續投資現在到了檢討成果的重要時刻,隨著大量資金流入,資源配置失當的風險也開始浮現。瑞銀資產管理表示,目前正是加倍聚焦於永續投資的理想時機,藉此落實投資組合的影響,或真正改變現實世界的成果,能夠兩者兼顧當然更好。 「相信未來會更好,相信有更合適的投資類型可以帶來更大的收穫。」瑞銀資產管理表示,基於因子分析原則的投資流程與哲學,更明確反映了這樣的理念;無論是價值型、成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許多人將淨零轉型稱為「史上最大投資專案」。試想,要在一、二十年內超越兩百多年的成果;或是在短短數年間,完成一輩子的工作。這樣的挑戰令人望而卻步,但全球若要達成綠能革命,甚至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簡而言以,轉型到淨零能源系統勢必成為人類史上最大的投資專案,聽起來可能很誇張,但事實確是如此。 從西元1800年到2000年,兩百年間的能源需求 (主要是化石燃料) 急速成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今年的五一長假,中國文化和旅遊行業出現強勁的復甦力道。據中國文旅部推算的數據顯示,今年五一長假期間,全國國內旅遊出遊共計2.74億人次,年增率達70.83%,旅遊規模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國內旅遊收入達1,480.5億元人民幣。 另根據攜程旗下 FlightAi 市場洞察平台數據顯示,五一期間中國國內航班超過8萬架次,日均水準較2019年同期增長15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揮別過去兩年疫情及監管陰影,加上寬鬆的政策支撐,讓中國股市今年再現一絲曙光。但過去每逢政府推出支持政策時,市場都會一片叫好,今年卻意外的冷清,也令市場感到的疑慮。對此,瑞銀(盧森堡)中國精選股票基金經理人施斌解釋,主要是因為經濟還未全面復甦,大家信心度不足,人民還在觀察官員做了什麼,而不只是說了什麼。只要看清政府做了什麼,經濟穩定下來、人民和市場信心恢復,中國股市仍有很好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隨著永續低碳投資受到政府支持,以及法人追捧,今年以來,以ESG、節能、綠能等名義在台發行的基金如雨後春筍,投資人面對各類型的「永續低碳」基金產品,最好還是先瞭解基金的特色,是否符合個人投資屬性。在市場波動度升高之際,能嚴控風險、參與獲利機會的產品,更應納入投資組合中。 今天要介紹的瑞銀全球永續組合基金,從2個面相來剖析其特色。 該基金是組合型基金,優點是協助新手投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ESG+低碳經濟,已經是全球投資的新風向,減碳成為全球共識,低碳投資長線趨勢確立。低碳不僅是主題投資也是主流投資及趨勢投資,具有「長線保護短線,短線希望無限」的特質。3個W投資法,教你如何讓投資時機、風向都選在正確的位置,讓小資變身好野人。 第一個W(WHY):為何現在是進入市場投資的好機會? 瑞銀全球永續組合基金暫定經理人陳碩存表示,第一個是季節性效應。根據